20-04-2021 · 市场观点

中国迈向碳中和之路蕴藏大量投资机遇

中国——全球最大二氧化碳排放国承诺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一消息引发了全球的关注。中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碳排放国。根据国际能源署(IEA)数据,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总量的近30%。 虽然中国碳中和转型面临巨大挑战,但也蕴藏诸多投资机遇。

    作者

  • 鲁捷 - 荷宝中国首席投资官

    鲁捷

    荷宝中国首席投资官

尽管新冠疫情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发展,但复工复产后二氧化碳排放量再次呈快速上升之势。

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在全球的占比不断提高

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在全球的占比不断提高

资料来源:IEA, 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百万公吨)

实现净零碳排放需要中国从三个方面同时努力。

  • 第一,调整GDP结构,从制造业和建筑业等碳密集型产业转向服务业等低碳型产业。事实上,中国早在十多年前就已开始逐步降低工业比重。

  • 第二,优化能源结构,从煤炭、石油转向可再生能源。尽管过去十年中国大力投资水电、风能和太阳能等领域,但中国经济发展仍然严重依赖化石燃料,尤其是煤炭。而煤炭是碳排放强度最大的能源。

  • 第三,充分发挥碳补偿计划的关键作用。即使采取最为激进的措施,如果缺乏补偿措施,也不可能实现全面脱碳。因此,碳捕获、利用和储存(CCUS)技术以及造林和再造林有望成为碳中和路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不同部门所受影响

中国约9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来自电力和热力生产、工业和交通部门,其中电力和热力生产部门占据总排放量的一半。[2]这三个部门受碳中和转型的影响必然最大。

然而,不同部门之间也存在重大差异。例如,来自工业部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近十年前就已达到峰值,但是来自电力和热力生产以及交通部门的排放量尚未见顶。不过有迹象表明,情况正在慢慢发生变化。例如,过去几年中国对燃煤发电领域的投资持续大幅放缓。

同时,中国正逐步构建更加可持续的交通部门,这离不开大刀阔斧的改革和数目可观的投资。具体举措包括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和电动汽车、以及进一步提升传统石油动力车辆的燃油效率。

中国碳排放情况

中国碳排放情况

资料来源:IEA, 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百万公吨)

牢牢抓住投资机遇

鉴于大多数行业需要变革才能实现碳中和,投资者需确定可能面临的任何重大风险,并找到最具吸引力的投资机遇。面临最大风险的企业无疑是化石燃料生产商,尤其是石油巨头,因其核心业务与脱碳目标存在根本性冲突。

然而,如果碳中和转型应对工作有失妥当,石油化工、钢铁、水泥等许多其它行业也会遭受负面影响。相反,支持碳中和转型的公司将从脱碳趋势中获益。

有三大领域将受到投资者亲睐:

1. 可再生能源行业

2. 电动汽车行业

3. 电力网络和储能技术升级,以及氢能产业

从中国政府最近发布的官方声明来看,未来十年,中国将大力实施清洁能源发展计划;到2030年,中国非化石燃料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预计将达25%,而此前目标是20%。[3]鉴于水力发电潜力逐渐枯竭,核电增速放缓,这一目标意味着风能和太阳能行业将迎来快速发展。

中国政府还明确表示,希望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继续保持领先地位。根据最近批准的一项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规划,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将达到新车总销量的20%,而去年这一比例是5.4%。[4]

中国充电桩数量上领先全球

中国充电桩数量上领先全球

资料来源:IEA, 《全球电动车展望2020》

虽然可再生能源将在碳中和转型过程中发挥最为关键性的作用,但还需要更多储能技术,也需要对所有经济活动进行脱碳,其中包括碳排放强度最高钢铁、水泥生产等活动。

由于电池和氢能这两种辅助技术可使电能与化学能相互转换,有望发挥关键作用。中国的电池制造已是全球领先,电池产能约占全球70%。[5]尽管中国电池行业2020年初遭遇重挫,但之后迅速恢复生产。

氢能行业未来数十年也将迎来快速发展。据中国氢能联盟估计,到2050年,氢能占中国能源消耗总量的比重可达10%,而目前这一比例尚不足1%。[6]

资料来源

[1] [2]国际能源署。基于2019年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3] Myllyvirta, L.,2020年12月15日,“分析:中国2030年新目标所设低碳能源占比超出预期”,发布于Carbon Brief网站。
[4] Yu, C.,2020年11月4日,“新能源汽车行业以高质量增长为先”,发布于《中国日报》英文网站。
[5] Gül, T.、Fernandez Pales, A.和Paoli L.,2020年5月,“电池和氢能技术:清洁能源未来之关键”,国际能源署。
[6] 中国氢能联盟,2018年,《中国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

关注官方微信

image.png


免责声明:

本文由荷宝私募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荷宝上海”)编制,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 并不构成荷宝上海对任何人的购买或出售任何产品的建议、专业意见、要约、招揽或邀请。本文不应被视为对购买或出售任何投资产品的推荐或采用任何投资策略的建议。本文中的任何内容不得被视为有关法律、税务或投资方面的咨询, 也不表示任何投资或策略适合您的个人情况, 或以其他方式构成对您个人的推荐。本文中所包含的信息和/或分析系根据荷宝上海所认为的可信渠道而获得的信息准备而成。荷宝上海不就其准确性、正确性、实用性或完整性作出任何陈述, 也不对因使用本文中的信息和/或分析而造成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荷宝上海或其他任何关联机构及其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员工均不对任何人因其依据本文所含信息而造成的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或损害或任何其他后果承担责任或义务。本文包含一些有关于未来业务、目标、管理纪律或其他方面的前瞻性陈述与预测, 这些陈述含有假设、风险和不确定性, 且是建立在截止到本文编写之日已有的信息之上。基于此, 我们不能保证这些前瞻性情况都会发生, 实际情况可能会与本文中的陈述具有一定的差别。我们不能保证本文中的统计信息在任何特定条件下都是准确、适当和完整的, 亦不能保证这些统计信息以及据以得出这些信息的假设能够反映荷宝上海可能遇到的市场条件或未来表现。本文中的信息是基于当前的市场情况, 这很有可能因随后的市场事件或其他原因而发生变化, 本文内容可能因此未反映最新情况, 荷宝上海不负责更新本文, 或对本文中不准确或遗漏之信息进行纠正。